一、方案背景
據中國肉類協會數據, 2008年全國肉類人均占有量為54.8公斤,其中豬肉為34.8公斤,豬肉食品在整個肉類食品中占了60%以上,豬肉衛生和質量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但目前我國生豬屠宰行業技術管理水平落后,覆蓋生豬養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尚未形成,對豬肉質量安全構成了較大隱患。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對肉類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做了具體的要求。為確保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效執行,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等在全國10個省市先行開展“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探索和嘗試多種保障豬肉質量安全的做法和經驗,用3~5年的時間在全國形成生豬屠宰及肉品流通行業健康發展的新機制。
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考察時闡述了“感知中國”的物聯網傳感技術新理念,標志著中國“物聯網”進入實際建設階段。因此,將物聯網和智能網的RFID電子標簽與IC卡相結合的關鍵技術應用于豬肉制品質量溯源體系的應用模式具備充分的前瞻性,在3~5年內不需框架性調整即可適應當今中國社會經濟和技術的高速發展,適合中國國情。采用RFID 技術結合網絡、信息系統進行數據的采集和通信,可提高信息采集、傳遞的效率,對肉品有效地進行標識,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來,從而解決了肉類產品追溯體系的難點所在,實現了全程信息跟蹤與追溯需要在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實現無縫鏈接。

強盛生豬肉品質量信息溯源系統依照商務部的“放心肉”服務體系,建立三大系統,即屠宰監管支撐系統、肉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肉品冷鏈管理系統。將生豬養殖、屠宰和肉品加工、運輸、批發、零售等納入豬肉供應鏈全程在線監管,使政府部門有限的監管人員無論在何時、何地,均可對任何需要監管的環節進行遠程管理和監督,對于豬肉制品來源的每個環節都可進行實時的追溯查證,確保在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責任追究準確、及時,預警、召回措施有效、到位。對于消費者,在購買豬肉制品時也能對其進行查證和比對。
三、系統架構
強盛公司結合了在深圳2009年豬肉制品安全溯源系統實施的基礎上提出的“以政府管理模式創新引導技術創新、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以高效低成本運轉牽引供應鏈業務流程優化”的解決方案,對“放心肉”服務體系中三大系統——屠宰監管支撐系統、肉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肉品冷鏈管理系統提供了完整的軟硬件解決方案。
生豬肉品質量信息溯源系統是面對管理轄區內的生豬養殖場、定點屠宰場、冷鏈運輸環節、肉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肉品攤位、大型超市和大賣場、餐飲企業和定點單位的生豬及肉制品的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它利用綁定在生豬以及豬肉上的RFID電子標簽和供應鏈上各業務用戶不同IC身份卡信息相關聯,并通過無線傳輸技術實時上傳供應鏈上豬肉的流向變化至中心數據庫,不僅各業務用戶按權限登錄平臺系統可以隨時獲取自身在政府數據中心存儲的每日業務數據,而且政府各業務部門也可按自己管轄權限對供應鏈上各環節實現在線實施監管,為保證豬肉食品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手段。
針對生豬肉品安全監管特點,本系統分為前端數據硬件采集端,以及后端數據管理軟件端兩個部分。前端數據采集是以RFID核心技術為基礎對生鮮豬肉的相關生產現場活動進行實時監控;后端數據管理是利用政府各業務系統管理各環節上報的真實信息以及對前端采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發等。
四、方案操作流程
生豬肉制品從養殖到銷售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養殖、屠宰、批發或零售。本解決方案從生豬養殖環節著手,通過不同形式的RFID豬肉標簽和供應鏈業務人員RFID身份卡的實時信息綁定,分別向下游批發和零售環節通過移動無線通信技術自動化地鏈接質量信息和數據上傳下載,實現從生豬養殖到肉品零售終端相關信息的正向跟蹤,同時也實現了肉品零售終端到生豬養殖相關信息的逆向溯源。
- 養殖環節
- 屠宰環節
- 批發環節(滑軌交易系統)
- 零售環節
在農貿市場、便民肉店等零售終端進行銷售,農貿市場經營戶所配備的專用電子稱具有RFID標簽的閱讀功能和可追溯信息處理功能,讀取RFID標簽數據以后再稱量每塊切割豬肉時,其打印的銷售小票上可標注豬肉識別碼,同時將每次稱重數據上傳到每個農貿市場管理方的服務器,再通過互聯網實時上傳政府數據中心。
流通終端——超市大賣場、豬肉直營店
在超市大賣場內組合應用具有專利技術的分割溯源一體機、賣場溯源一體機或MINI型賣場溯源一體機可以方便地與政府數據中心信息對接備案,同時將RFID豬肉標簽轉化為低成本的二維碼不干膠標簽提供給消費者作為零售溯源憑證。
豬肉直營店現場分割白條肉品并預擺放在貨架上供消費者自由挑選。通過溯源一體機可實現讀取豬肉標簽并打印出不干膠溯源憑證提供給消費者。在一體機具備上網條件下,政府監管平臺市場管理方和屠宰企業監控中心可實時查看每個店銷售情況,方便企業進行快速補貨或者同類店同城貨品調劑。
在生豬肉制品交易過程中,經營者或最終消費者都將獲得生豬肉制品溯源標簽,其中包括溯源代碼。經營者或者消費者通過自助查詢終端、互聯網、查詢電話、短信等方式輸入生豬肉制品溯源代碼,進行質量信息追溯查詢,即可了解所購買豬肉的養殖場地、屠宰加工場地、檢驗檢疫等信息。
在共用一個數據中心的省、市、區縣三級業務管理平臺下,商務、農委、工商、質檢、衛生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通過互聯網按各自權限進入系統查看整個流程的運行狀況及關系到與本部門有關的生豬產品情況。工商部門管轄的各市場開辦方配備RFID巡查手持機,對進入市場售賣的豬肉進行巡檢,現場檢驗RFID標簽讀取后臺數據,再比對商家的肉品交易憑證和“兩章一證”等紙質手續,真正按商務部要求做到“單卡證”三者同行,杜絕不達標的豬肉進入流通市場。
圖三:RFID巡查手持機
六、系統性能特點
1、 系統使用由無源存儲器的射頻芯片組成的全封閉感應射頻電子標簽,具有全球唯一的ID 碼,經久耐用,不可篡改或復制;射頻電子標簽耐熱、抗凍、防水、防震、抗電磁波、防油煙,能在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無需布線,安裝簡易;無接觸式數據傳輸,從而無磨損;
2、 感應式數據采集,操作更簡單,更便捷。管理各種畜牧信息時,只需將數據采集器在射頻電子標簽附近輕輕一晃,即可識讀且調出各種牲畜個體的基本資料及特征資料;
3、 完整的軟件配套,制定及修改復雜的多級管理系統變得非常簡單、方便;
4、 智能化的數據備份功能,保證數據的穩定不丟失,保持長久;
5、 可與其他管理系統緊密銜接,構成業務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6、 網絡版管理系統,可應用在局域網上。各種信息透明化、即時化,各層管理者可通過網絡簡單快捷查詢到各種飼養信息;
7、 對每只牲畜進行智能跟蹤管理,在發生疫情的第一時間可追蹤到病源畜做到急時防控,追根溯源。把畜主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點。
8、 運用RFID自動化識別技術對生豬生產(種繁—養殖—投入品—屠宰—加工—銷售)進行全過程監控,實施生豬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可追溯養殖。